专题文章 > 正文

为念百姓苦 何惜拼余年——记青海省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喇英才(2)

高福寿 2014-10-15 11:2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喇英才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光阴荏苒,古稀将至。但他热情洋溢,壮志弥坚。他决心以有生之年,为困难群众做更多的实事,用爱心筑起社会和谐的大厦,开辟青海公益事业的阳光大道。

“当一个母亲手拉着残疾孩子含着热泪向我们求助的时候,我们能够漠然置之吗?当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因无钱治病,在我们面前倒下的时候,我们的良心能安宁吗?”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唇腭裂、尿道下裂等疾病的高发地区。据省社工协会的初步调查,明天计划后仅先天性心脏病还有500多例。喇英才长期工作在基层,对这一情况了如指掌,因而心急如焚,他经常说,“一个病人,拖垮一个家庭,一个病人,造成一个贫困户。挽救一个病人不仅玩久了一条生命,而是挽救了一个家庭”。05年,省社工协会成立不久,喇英才便积极向中国社工协会争取贫困家庭病残儿童救治项目。中国社工协会的领导,被喇英才高度的责任感和执著的信念所感动,便优先安排50万元,在青海省实施孤残儿童救助项目。

首批40余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三裂”儿童分别在北京整形医院和青海省人民医院由一流专家主持实施了手术矫治,很快恢复了健康,回到西宁。喇英才特别激动,亲自往火车站迎接,并和患儿们合影留念。患儿家长拉住喇英才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娃能和正常的娃娃一样生活,学习了,没有社工协会的帮助,我们哪能在这么好的医院治病”。

大通县朔北乡女童白明秀便是96名唇腭裂患儿之一。今年10岁的藏族姑娘白明秀患有腭裂和腭咽闭合不全残疾,三岁时,曾在省内医院做过手术,但效果不佳,今年三月,经省社工协会资助,白明秀母女再次去甘肃天水407医院治疗。由于她病情特殊,且有手术治疗历史,几经思考,院方做出了不予手术支持的决定。她们母女又回到西宁,走进了喇英才的办公室。眼望着聪明活泼的白明秀和那流着眼泪、含着无限期盼的母亲,喇英才的心被感动了,随即抓起电话和北京整形医院医务处联系,并很快就白明秀的手术治疗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喇英才说;“我们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必须全心全意,不能办一半,留一半,更不能半途而废,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都要争取”。4月8日,白明秀病愈出院,母女二人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乡。

民和县官亭镇乡村民秦学林今年34岁,是倒插门女婿,岳父岳母已经60多岁。生有一儿一女,他就是这个家庭的“天”。但由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常年不能劳动,因而这个家全塌下来了,15岁的女儿不得不辍学在家劳动,13岁的儿子勉勉强强上初中。秦学林也曾来过省城求医,但6万元高昂的手术费用,使他不得不再次回到家中。喇英才得知这一信息后,便如芒刺在背,寝食难安。他激动地说:“当一个母亲手拉着残疾孩子含着热泪向我们求助的时候,我们能够默然置之吗?当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因无钱治病,在我们面前倒下的时候,我们的良心能安宁吗?”,随即他又一次进入了“补天”的旅程,他先是通过中国社工协会在一位国外慈善人士那里争取到了两万元的资助,后又和省高心所协商,得到了减免费用2万元的承诺。今年元月,秦学林在省高心所成功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回到家后,便盘算起了“振兴家庭”的计划。

“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弱势群体一般都是那些身患残疾,遭临灾祸、知识和能力都比较缺乏的人。他们既不占有财富,更不占有获得财富的资源,既是在社会交往中,也处于低微的地位。因此,社会工作必须用巨大的爱心尊重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他们的处境,反映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噩梦提高自身能力,实现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社会工作的目标。鉴于此,喇英才反复告诫协会全体工作人员:“我们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既要授人以鱼,解决弱势人群生活上的燃眉之急,也要授人以渔,帮助他们在知识、观念等方面有所提高,增强发展的能力和后劲。”

五年来,在公益项目的布局中,喇英才始终以较大的精力扶持农村教育的发展,支持学生完成学业,注意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2007年,在慈善团体——港澳救世军的支持下,协会在贵德县连续举办了三期农村妇女技能培训班,分别进行了刺绣、养殖、种植技能培训。学习班一开始,喇英才就强调了“授人以渔”的办班宗旨,通过技能培训,是妇女们掌握了培训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家庭收入,另一方面还照顾了老人,看管了孩子,比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外出打工,老人无人照顾的普遍性矛盾。这三期培训班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妇女“学习技能,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她们自己组织起来,自筹资金,连续办了十多期培训班,有力地推动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生产的发展。参加培训班的妇女用自编的歌词表达了她们喜悦的心情:“培训班办的实在及时,我们学到了勤劳致富的本事。感谢港澳救世军和社工协会,给我们提供了好机会。”在村委会主任培训中,喇英才特别突出对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培养好一个班长,带好一个班子,带动一个村子”的培训目标,设置了农村改革与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农法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农业实用技术、村级财务管理等内容。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民主管理能力和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小康的能力。培训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村委会主任运用学到的知识,带领村委会干部分析市场,研究村情,寻找加快发展的思路,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喇英才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光阴荏苒,古稀将至。但他热情洋溢,壮志弥坚。他决心以有生之年,为困难群众做更多的实事,用爱心筑起社会和谐的大厦,开辟青海公益事业的阳光大道。

——原载于《青海社工组织》2009年第2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