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城中区仓门街办事处前营街社区社工站 马文娟
2007年8月,我有幸第一次参加了青海省社工协会举办的“青海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班”,初次接触了社会工作,以后又陆续多次参加了协会组织的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培训,通过这些学习,我越发对社会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首次接触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相信服务对象的潜能、增强服务对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之前从未听说过的独特理念就深深吸引了我。培训结束时,心潮澎湃的我,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在心里写下一句: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回到工作岗位,每日仍旧是一如既往的繁忙,但我的内心一直有一个期待,希望能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2008年4月,我报名参加了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每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我专注于社会工作知识的学习:接纳、尊重、不批判、服务对象利益优先、最小伤害原则、真诚原则……,字里行间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不断冲击着我,让我反思。为什么社区工作人员辛辛苦苦筹办的活动居民参与程度不高、很多时候上门服务却得不到居民的认同,是因为我们所做的服务没有从居民的需求出发;我们加班加点尽可能为居民解决问题,有时忙得焦头烂额,却不知道挖掘居民的潜能,培养社区的集体能力,引导居民自治,承担社会责任。我羞愧于自己知识的浅薄和对助人一词内涵的肤浅理解;马斯洛、埃里克森、皮亚杰、科尔伯格、罗杰斯的观点提升了我对个人、社会、人的需求和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的认知,开拓了我的视野;生态系统理论、认知行为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增能理论为我在工作中发现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挖掘其潜能、更好的为他们提供服务做出了指引;个案、小组、社区为我开展专业的服务提供了方法。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这些理念和方法使我能够深刻领会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
2010年,家父罹患胰腺癌,身心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在他离世前两个月,省社工协会为我们联系到了李嘉诚基金会宁养院的社工,对家父进行了临终关怀,尽可能减轻他的病痛,父亲过世后,宁养院的社工对我的家人进行了哀伤抚慰。这段经历,让我切身体会到社会工作的崇高,这是一项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提升和成长的事业;这段经历,坚定了我做一名社工的信心,让我永远铭记社工的使命---尊重每一个生命、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近几年来,我又多次积极参加了社工协会组织的社工人才队伍培训、考察,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对社会工作独特的专业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技巧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社区主任,在自己所从事的社区工作中,我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社会工作,渐渐学会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遇事多为居民着想,与居民多做心灵上的沟通,很多社区管理事务和服务工作,便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以后我顺利考取了中级社工师,2013年,经青海省社工协会推荐,我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评为“2012年度中国最美社工”,2013年我所在的社区被省社工协会设立为第一批社区社工站。
走入社工队伍,是因为省社工协会最初的指引;运用社工专业理念和方法解决社区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得益于省社工协会的多次培训学习;执着于社会工作,是因为社会工作赋予我善良、豁达和智慧,给予我方向、信心和才能。
社会工作在我省刚刚起步,需要一大批热爱社会工作的人员去从事这项崇高的事业。在青海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任重而道远:社会工作知识的宣传普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本土化、专业价值观的塑造、专业服务实践等诸多任务摆在每一个社区工作者的面前,我愿意和我的同仁一起在社区这个广阔的舞台上践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
我期望有更多的人加入社工的行列,更期待省社工协会更好地做好引导和培养工作,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征途上,帮助更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茁壮成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