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 正文

我与社会工作协会同步成长(2)

2014-10-13 15:1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我最早接触到社会工作这一学科是在2002年。记得2002年青海师专实质性并入青海民族学院后,社科部负责政治学本科自学考试工作,在本科考试课程中“社会工作概论”被列为选修考试课程之一。

二、参与省社工协会的培训及工作谋划

虽说在研读社会工作学科上,自己很勤奋也很努力,但是自己毕竟是从政治学专业转向社会工作学科的。同时,社会工作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有社会学理论,又有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还有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科的内容,。另外,社会工作在青海还存在再本土化的问题,还要懂得和理解藏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的问题。所以,当时也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助人技能等。恰逢此时,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有时雪中送炭,有时锦上添花。举办了许多社会工作培训班,邀请了国内顶尖级的社会工作大师,比如,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著名教授王思斌老师,南开大学社会学唐忠新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徐永祥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史柏年教授等。每期培训,省社会工作协会都会通知我们社工专业的师生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从他们的讲座中,我们了解到社会工作学科前沿的研究动向和最新科研成果,尤其是面对青海实际分析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等,使我们在科研上有了新的思路,在民族社会工作领域有了一定的研究方向。有时在饭桌上、宾馆房间内,介绍我校社会工作教育的情况,比如,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学生就业等问题,他们总是认真的分析并加以指导,或者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通过交流,增强了我们社会工作教学团队的信心,也激发了教学工作的动力,从而促进了我校社会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

比如,2010年玉树发生强烈地震,我校社工师生都在问:“荣老师,我们何时到灾区,协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舒缓心理的创伤?”当时的我也在思考这一问题,我校哪些老师能够脱开身去玉树灾区?如果轮流的话,又有几位老师能轮?去以后,我们又能坚持多久?在苦恼中,我们与前来青海参加培训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史柏年老师进行了交流。当时,在与史老师交流时,我咨询有没有项目可以资助我校社工师生,去玉树开展灾害社会工作。他说:“目前还没有比较适合的项目。”但是,当他听说我校即将接受从玉树转移到青海民族大学异地复课的高中生和大专生时,他说:“荣老师,如果有玉树异地复课的学生在你校学习,这是个好机会。你们可以做地震异地复课学生,社会工作陪伴成长的专业化服务”。史老师的指点,使我豁然开朗。培训结束后,我就着手社会工作介入异地复课学生的工作了。5月初,青海民族大学迎来了玉树受灾地区的异地复课学生131名。其中,玉树职业技术学校高一新生107名在我校预科高中部复课;还有25名职业技术学校藏文大专生学生,在我校藏学院复课。他们来到青海民族大学后,得到校领导和师生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也得到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的密切关注。5月中旬后,成立了由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及07、09级社工专业学生,以及高中部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参加的社会工作陪伴成长团队。尔后社会工作陪伴成长团队与玉树高中生建立专业关系,为异地复课生提供了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我们在校内招募优秀志愿者为玉树高中生进行了约70学时的授课服务,对两个班级进行了晚自习跟班作业辅导约40学时;社工师生将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与藏传佛教传统助人方法相整合,积极而富有成效地进行了心理援助、能力提升和资源运用、社会支持等陪伴成长过程。通过陪伴减缓了他们的身心创伤,激发了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协助并改善了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基本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2011年6月,我校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素质拓展培训中心建成后,我们又与藏学院领导、异地复课大专班带队教师、班主任交流后形成一致意见,为异地复课大专生开展社会工作素质拓展工作坊。我们以小组工作形式为主,仍然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与藏传佛教传统助人方法相整合的服务模式,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题为“爱与信任”、“挑战蜘蛛侠”、“成就之力”的社会工作坊。通过我们艰辛的努力,在协助复课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培养组织协调等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理性规划就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异地复课陪伴成长项目从最初的需求评估、项目设计及计划的制定、实施到最终的项目评估和反思都由社工师生完成的。该项目的完成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从整个活动的调研、设计、总结到评估都是我们亲自操作和运行的,这是一次特别生动的专业实践课,不仅使我们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让我们更好地践行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长了自己,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也领略到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感动。

与此同时,省社会工作协会也申请了许多扶贫救济的项目。在项目推展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思考了一些文化敏感等深层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些国内社工界,尤其在社工实务领域的带头人。比如,中华女子学院的杨静老师,民政学院的王婴老师,还有上海福利院等社工机构的前线社工同仁。在项目中期、总结评估中,有时我也参与其中,并就有关老年人服务、青少年干预、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服务项目、个案研究等,与大家一起讨论。有时在学术交流、科研论文研讨中,也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总之,通过学习和交流,我对社会工作微观、中观、宏观的专业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个案社会工作治疗性、发展性模式下怎样运用专业技术,在小组成长性、互动激励性场域下,以及在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的宏观背景下,尤其在社会工作整合取向下,怎样运用专业技术来解决问题或预防问题的能力。从另外一种视角来看,我们高校社工师生与省社工协会的联合参与,使省社工协会的项目得以顺利展开,当然也得到了项目资助机构的认可,并且得到了受助者的好评。可以说,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实现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目标,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福利水平的提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