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 正文

青海社工培训中的社会工作视角

2014-10-13 15:03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年来,在全国社会建设风起云涌和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东部的深圳与西部的青海,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合作。2013年,受青海社工协会之邀,深圳社工协会先后2次派出4名“深圳社工明星讲师团”的讲师赴青海,为互助县和西宁市的民政干部、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以及社工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社会工作能力提升培训。

作者: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 余令

近年来,在全国社会建设风起云涌和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东部的深圳与西部的青海,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合作。2013年,受青海社工协会之邀,深圳社工协会先后2次派出4名“深圳社工明星讲师团”的讲师赴青海,为互助县和西宁市的民政干部、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以及社工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社会工作能力提升培训。

培训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深圳的社工讲师给青海的社工朋友们带去了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先行先试的探索,带去了深圳社工从业者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去了新颖活泼启发式学习的教学形式。青海社工协会“雪中送炭”和“授人以渔”式的本地实践、一线社工从业者对新知识的孜孜以求,也让深圳的社工受到了感动和洗礼。

不同于传统民政工作的救济式帮扶,社会工作更强调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本,遵循专业伦理,以专业的工作手法,帮助服务对象自立自强。而培训工作同样强调“因成就他人而成功”,与社会工作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青海的社会工作培训中,也闪现着两地社工协会在培训领域中践行“社会工作”理念的行动。

助人自助的视角——社会工作之所以称之为“专业助人”的职业,不只是因为它以“助人”之道解决一时之困,更在于通过“助人自助”使其建立解除困境的长效机制。青海社工协会得到德国米苏尔基金会的支持,从提升人的专业素养的角度出发,以培养青海本土社会工作者为己任,以孵化扎根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站为载体。他们的工作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给钱、给物的物质资助层面,而是更加注重通过培训育人,散播社会工作的种子,帮助从事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人更新知识结构,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最好实践。有效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员增强能力、树立信心,找到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培训的内容与学员的实际工作有效结合,帮助学员学以致用,解决工作中的难点与困惑。

需求为本的视角——社会工作者强调“个别化”,即尊重人的独特性,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好的培训工作者也应如此。 “有针对性”是培训的基本要求,在做好需求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青海省社工协会在互助县主要是举办了针对年轻的大学生村官的培训,而在西宁则是以有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社区干部为主。我们则根据当期学员的构成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期待等,设计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比如,同样是《社会工作实务》的培训,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在培训内容的把握、培训形式的设计、培训案例的选取、培训讲师的选派等方面,均应有所不同。

优势的视角——优势视角认为服务对象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更关注挖掘其优势和潜能。就地区发展而言,青海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处于困境中的人群相对较多。以问题为本的视角在面对经济和社会的挑战时,总是不期然地想起“需要”、“问题”和“不足”,例如缺乏投资、青年外流、非生产人口过多、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长此以往,地区及居民可能会忽略其自身所拥有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质,而越来越处于被动、无力,以及依赖外在援助的状态。在互助县的培训,学员开始多呈现出资源需求者、等待资助者、无力者的角色。观察到此情形,培训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以社会工作方法的价值取向和工作视角启发学员,更在课程中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员运用“资产为本”的方法,从“有”入手,分析当地拥有的资源优势,将关注点投向社区内的资产,以积极的、主人翁的态度回应社区的事件和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总而言之,培训的主办者和优秀的培训工作者与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一样,心中要装着服务对象的需求,眼中要善于发现服务对象的优势,行动上要以专业的技巧进行启发和引导,适时适度地激发服务对象的正能量,陪伴他们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