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留痕迎春来
------纪念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成立十周年
青海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 张作森
今年6月4日,是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在这十年不平凡的历程中,协会高举着助人自助和雪中送炭两面旗帜,秉承着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困难群众解难的服务理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走了过来,在青海大地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迹。作为一名近距离的旁观者,后来又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一个参与者,在这个春暖花开的特殊日子里,回想起与它曾经有过和正在进行的友好合作,自然也有一些发自内心的感想。小记下来,以为纪念。
“授之以渔”,青海社工协会办了一件大事。
青海省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环境,社会发展有其独特之处,比较突出的是社会发育程度低,社会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2007年的一天,我刚到任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岗位不久,省社工协会喇英才副会长给我电话,邀请我去为他们举办的一个村主任培训班讲课,题目主要内容是村民自治和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如何发挥作用,有关基层干部社会工作能力建设的一个课题。由于与我主管的业务内容很接近,于是我很高兴地去讲了这一课。后来我又参与了多期的城乡社区工作者能力培训工作,了解到在中国社工协会和德国米索尔基金会的支持下,省社工协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已制定了培训基层社区工作者的规划,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分期培训了3000多名村委会成员和社区工作者,为我省培训了一大批各类社会工作人才。特别是我们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的主要负责人,基本上每届都能够得到1次以上轮训,对提升村(居)委会成员的整体素质起了很大作用,一些基层干部也开始在社区工作中主动地运用社工专业思维和方法来解决社区问题,许多经过培训的村干部成了本村致富带头人和社会工作者,这样“授人以渔”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在频繁的工作交往中,我对喇英才副会长的一句话印象十分深刻,他说,指望一次培训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社区工作者的,就是希望经过培训的人回去后,能够给当地的老百姓办一两件实事、好事。我觉得他的这个目标很实在,也很管用。说实话,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对青海社工协会和青海的社会工作有了更多的关注,自己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变成了一个积极的支持者和倡导者。从这个角度看,我何尝不是一个受益人呢!
关注贫困是青海社会工作的特色。
青海地处高寒,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脆弱,多民族聚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全省46个县(市、区、行委)中分别有15个国定和10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超过46.6%的村是贫困村,四分之一的人口为低收入人群,如果按照世界通行的每天一美元生活费标准来计算,我省农牧区贫困人口将超过农牧民总数的71%。虽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困难和问题,但贫困问题却上升为青海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由于贫困问题普遍化,即使政府已经连续十年将财政收入的70%以上投入民生事业,也难以在短期之内解决所有的贫困问题,还需要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青海社会协会作为青海土生土长的本土化社会工作组织,凭借着对青海各族困难群众的朴素情感,凭借着对青海省情的透彻了解,敏锐地抓住了贫困问题这个青海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自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先后开展了支持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扶持贫困乡村危旧校舍改造、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就医等多项社会公益慈善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贫困群众的由衷称赞。特别是青海社工协会克保和喇英才两位会长在我省率先推动的贫困家庭疝气患儿手术康复项目,得到了民政部原部长李学举的亲笔批示,在有关部门单位的积极帮助下,促成了民政部与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实施的“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并使项目受益范围迅速扩大到西部地区,在全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省也有超过7000例的贫困家庭疝气患儿得到了康复治疗,居疝气计划实施省份手术数量的第一位。在实施疝气康复计划和其他的助医项目中,省社工协会大量使用专业社工,采用社工理念和社工专业办法,最大限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最大范围使贫困群众受益。他们关心、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的因病致(返)贫、教育公平和贫困代际转移等各类社会问题,十分贴近青海贫困群体最关心、最迫切的社会需求,符合维护社会群体基本生存权、身体健康权、平等发展权等基本社会工作理念,直面了青海当前社会最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一点在全国社工协会组织中也是最具青海特色。
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必将推动青海社会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社会服务工作,对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青海省委明确提出了“三区”发展战略,即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前期,全力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三区”发展战略,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对省情认识的再深化,是今后全省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就是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统领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加快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就是要坚持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就要把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更好地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三区”发展战略为青海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积极应对我省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推动青海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是党和政府赋予青海广大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职能互补、作用互动的青海社会建设的新格局,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担当的社会治理新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努力奋斗。可以这样说,青海的“三区”发展战略对青海的社会工作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广大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对此,今天和未来的青海社工协会和广大的社会工作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我作为一名从事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工作的人员,十分愿意与青海社工协会和广大的社会工作者一道,心系青海,砥砺前行。也期待我们能够大力践行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协会成立十周年这个新的起点上,在不同的工作领域共同为青海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此,我充满自信和期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